全国服务热线

4001-100-800
新闻中心

解放思想 健康发展水泥工业

2009-06-1330400次
 

公司总裁李叶青在《水泥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暨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海螺论坛》上发表演讲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中国建材行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国内房地产业低迷,水泥市场需求萎缩;国内货币政策紧缩,水泥产业投资增速回落、工业利润增长放缓。由于国家强力推行扩大内需政策,加快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从去年第四季度起,水泥行业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全年行业总体运行和发展仍然保持良好的态势。去年全国水泥总产量13.9亿吨,较上年增长5.2%;实现工业产值5062亿元,同比增长24.7%。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也较上年同期水平有较大增长。

      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水泥行业仍然面临极大的挑战。一是整体市场需求下滑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而一些细分市场需求仍然不足。从项目建设情况看,除重点工程水泥需求较大外,新开房地产项目巨降,前期的桩基础投入大幅下降;农村消费因外出农民工打工收入下降而放缓等现象已显现。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因产能扩张过快引起的市场失衡问题也已凸现。部分区域产能扩张过快已带来了负面效应,给供需平衡造成了潜在的巨大风险,许多新建大型水泥企业已出现亏损。三是煤、电及混合材资源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在很大程度上蚕食了水泥企业的盈利空间。而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水泥工业的滞后影响正在逐步显现,负面作用不容低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近10年来,国内市场需求由4亿吨,一路高歌猛进到13.9亿吨,而在未来10年间市场需求是否还会成倍增长?这是水泥行业要认真思考,并严肃对待的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水泥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不断创新,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水泥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既要看到由于国家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积极拉动内需,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对水泥企业的压力,使水泥企业短期内仍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的有利形势,从而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步伐,更要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影响和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两、三年之后,或者经过更长的一段时间,水泥企业还能否呈高速发展态势?东部水泥产能过剩的窘况已在中西部部分地区复制,是否会在全国普遍爆发?短期的暂时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否会演变成长期的根本性的问题(产能高度过剩)?如何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陷阱”,理性发展,把水泥企业做大作强?通过冷静客观分析,认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推动水泥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是树立“兼顾区域平衡的水泥人均需求量”观念,审慎做好水泥企业的投资,避免陷入恶性竞争泥潭。

      产能过剩,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又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欧洲、北美水泥需求量下降了1/3,直接导致世界水泥行业排名前列的几大水泥企业出现亏损,我们应引以为戒。从国内市场形势来看,由于对水泥市场需求过于乐观的估计,以及基于对落后产能被淘汰的地区会出现水泥短缺的判断,激活了一些投资者对水泥投资的热情,也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而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很大,生产设备专业化程度高,对环境影响巨大,退出壁垒非常高。所以,不顾市场容量,盲目扩大规模的做法是非理性的。在人均年产能超过1吨水泥的新形势下,要十分审慎地对待水泥行业的发展问题,客观分析区域市场需求,树立“兼顾区域平衡的水泥人均需求量”观念,理性决策投资计划,避免重蹈钢铁、电解铝行业和东部地区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目前,东部区域水泥企业过度投资带来的严重问题已显现,局部的恶性竞争将难以避免。

      在这方面,企业和政府都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作为水泥企业来说,不能仅仅把基建投资回收期作为整个水泥厂投资回收期,而要考虑如果不能发挥效益时的整个社会退出成本,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华新水泥的发展战略可形象地比喻为“填空”,不到密集过剩产能的市场去争挤,而是到有潜在需求的地区去发展,不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破坏者。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水泥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做好行业规划工作,综合考虑水泥企业分布的区域规划平衡,采取有效的行政和法律措施,在产能过剩区域的投资上做“减法”,避免在现在平衡和略有缺口的中西部地区再次形成大的产能过剩,切实解决投资上的恶性循环问题。此外,行业协会应加大水泥产品功能的推介,力争加大在重点工程中的用量,发挥好替代钢结构等的作用。

       二是大力实施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目前,国内水泥行业的特点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区域龙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市场影响能力较弱,企业盈利水平不高。2007年数据显示,一些发达国家水泥行业集中度已经达到80%,而我国的集中度仅为30%左右。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并购重组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大型水泥企业(集团)、节约社会财富最为有效的方式,应对大型水泥集团实行有效的政策扶持。

       ——支持和鼓励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业整合,购并中小水泥企业,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加大对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增发股份、公司债券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对产能规模大、经营业绩好、商业及财务信用好、负债率不高的大型水泥企业,银行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其做大做强。

       三是通过加快立窑及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大水泥企业技术升级的力度,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众所周知,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能源消耗高、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较大的中小企业,至今还是我国水泥企业的数量主体,产量仍占将近40%,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远未实现。截止到目前,水泥机立窑企业共有4000多家,产能约5亿多吨。虽然从我国国情出发,未来一段时期,在一些地域范围内,立窑水泥完全淘汰退出市场会有一个长短不同的进程,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近些年来颁布的《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和《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凡是列入各地淘汰名单的立窑企业应坚决予以淘汰。到2012年,立窑和落后产能应在全国的主要地区全部淘汰出局,其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小于10%。

      同时,支持有条件的立窑企业以区域市场需求平衡为导向,和大企业联手,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采取等量淘汰方式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区域生产布局要根据区域的需求和经济半径来确立,而不能盲目地追求生产规模的超大型化趋势;在相对需求较小边远的区域,建立与水泥需求相匹配规模1000-1500t/d的生产线是可取的。但即使是这种规模的生产线,也应达到现代化生产线的要求,而且必须拥有自有的独立矿山,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一般在3-5公里),矿山能可持续运行,具有经济合理的运输条件;产品质量、能源消耗达到国家要求的先进水平。

      在做好立窑及落后产能淘汰的同时,要进一步推进水泥企业技术升级。面对强制淘汰和市场竞争双重压力的水泥企业,唯一出路是技术升级。大企业集团应引导水泥企业按照能源消耗限额及环保、产品质量的统一标准,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进行脱胎换骨的升级改造。

       四是理性对待成本和市场问题,通过竞争合作,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水泥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目前,中国水泥行业盈利水平很低,整个行业的盈利只相当于前几年国外一家大型水泥集团的盈利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必然的,是企业走向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但不能无序竞争,应在工厂运行质量上竞争,力争做到运转消耗低,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环保质量高,而不能简单地打“价格战”,一味地拼成本,使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遭受损失。因此,主张“竞合”,水泥企业之间要竞争合作,不要竞争残杀。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更应理性对待成本和市场问题,不能一味地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使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下降,而应理性地“抱团取暖”,合作应对,共度时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满足社会环境的要求,更好地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五是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稳定财务结构,努力缩短和国际上先进水泥企业之间的差距。

      目前,整体发展水平粗放、装备落后、布局不合理、恶性竞争激烈等现象较为普遍,劳动生产率比较低,落后生产能力比重大且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生态和环境压力大,企业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都是国内水泥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水泥工业为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水泥工业在优化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减少整体能源的消耗上仍有较大潜力,目前尤其要积极推进以下工作:

      ——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工厂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管理费用的支出,降低产品成本。

      ——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装备改造,使生产废气粉尘排放浓度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积极实施矿山植被恢复,达到生产基地和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

      ——大力推广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其技术不仅发电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还可以缓解电力紧张的矛盾;同时,减少CO2排放,对保护生态环境,起着积极作用。

      ——提高替代原燃材料使用率,减少天然矿物燃料消耗。

      ——加大工业废渣利用量,降低熟料消耗,积极发展绿色建材事业,变污染型企业为环保型企业。

      ——控制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性现金流的比例,维持合理的负债率,随时准备应对现金流不足带来的风险。

      ——在更大程度和高度上,表现出应尽的社会责任。

       六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之路,引导企业做大作强。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水泥企业应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进行根本变革,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优化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鼓励大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在投资的硬件和软件上给予企业充分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周边环境问题、相关电力配套供应设施等问题。

     ——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对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水泥企业,采取有力的措施坚决予以关停。同时,各级主管部门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小水泥退出市场的路径通畅,防止发生扰乱市场的行为。

      ——净化市场环境,做到公平公正。在产品质量、市场竞争秩序、交通运输监察执法、工商税收执法等方面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扶优扶强。例如,国家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产品质量新标准(尤其是外加剂的使用)已实施,各级环保、质检执法部门应按照标准规定严格执法,确保水泥企业达标排放。应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而不应对落后产能网开一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在资源政策上,应统筹考虑资源配置的均衡,比如加强石灰石矿产资源管理和建设项目审批,对于不能采用先进开采技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能整改到位的,收回其矿山开采权。

      七是建立项目审批建设的新秩序。

      各级地方政府应摒弃不顾区域平衡的招商引资大建水泥的行为,必须建立各地新建水泥厂应通过各地区的行业协会评审同意后政府才能批准其项目建设制度。各行业协会在评审应根据区域的新型干法的产能、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综合平衡来评审,并将结果予以公示。新建产能必须与等量淘汰落后完全结合,可以通过用淘汰的资产、产能价值评估后合资方式组建新的投资体来建设新生产线的方式来进行。

Copyright 2021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证000000号

仅支持IE10以上版本公司注册地址:中国-湖北-黄石-大棋大道东600号业务中心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 426号华新大厦

login